今天為大家介紹三峽的李梅樹雙胞胎的作品,1977年〈生命〉跟〈三峽春曉〉。
1977年的〈生命〉是比較藍色調的,它的尺寸是41乘以53公分,也就是10P的作品。同一年1977年〈三峽春曉〉,尺寸是 45.5乘以53公分,10 F的作品。這兩張作品都是完成在李梅樹第一次胃出血那一年,也就是晚年身體比較不舒服的那一年,繪畫的景點幾乎是一樣,就是以三峽拱橋、三峽溪,還有左下角的洗衣婦、日出等經典的圖式。
我們來看一看〈三峽春曉〉,這張作品可以說是李梅樹代表作品之一。第一、它表現了三峽的一個地標-三峽拱橋。它是1933年蓋好的,它的長度有90多公尺,是日本人所設計。從地標再加上左方三峽溪的土堤,再加上河面日出的倒影,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。1977年〈三峽春曉〉它所表現出來日出的印象,可比1874年第一屆印象派的聯展–莫內的〈印象日出〉。
對於三峽當地的日出景觀,一個藝術家把它表現出來,它有記錄性也有藝術性。各位看一下〈三峽春曉〉左下角3個洗衣婦,可以說是〈洗衣婦〉系列的一個延伸。這三個洗衣婦是比較聚在一起。在日出倒影的部分 也特別生動。各位看一下,河面溪面的倒影跟上面太陽上升上來的感覺,這裡面運用到色彩對比色的一些原理。黃色跟紫色,黃色可以看出來當然就是太陽光的一個倒影,三峽拱橋上方有一些藍紫色的表現,所以在這張的表現內容可以說是至為經典。
再來介紹1977年〈生命〉,〈生命〉這張作品原先創作之後就不在台灣,因為李梅樹紀念館的館長李景光,當時外國的老闆Robert Moore來探望李梅樹,想要捐血,這邊婉拒了。他拿了1,500塊的美金當作慰問。李梅樹胃出血的病好了之後,館長李景光跟父親說:我們老闆拿了1,500塊美金。李梅樹說:不行、不行,我們不能平白無故拿人家的錢。所以就約了他的老闆到家裡面,要送他一幅畫。從2張當中他挑了這一張,後來老闆及夫人,因為深受感動,把它命名為〈Life〉也就是〈生命〉,寫信過來,李梅樹跟家人都非常喜歡這樣的一個名字。後來Robert Moore夫婦他們決定把這張作品送回台灣,放在紀念館。所以,目前在紀念館才同時看得到有〈生命〉跟〈三峽春曉〉。
〈生命〉這張作品它的調子屬於藍色調,比較冷色調,表現出來的感覺是比較沈靜,但是也有一種日出的氛圍。所以1977年的〈生命〉跟1977年的〈三峽春曉〉可以當作一個連作,也是一個所謂雙胞胎作品。
最後補充一下,這2張作品可以說是結合三峽當地的地標,把三峽洗衣婦的一些人文歷史做結合。同時,我覺得日出的景象,就象徵了“希望”跟“願景”。我們希望在李梅樹的圖式當中,給欣賞者正面的能量就是一種日出的氛圍。
想要了解更多的內容,歡迎收聽《聲動美術館-李梅樹的藝術花園》
節目網址:https://www.rti.org.tw/radio/programView/id/1385
節目來源:聲動美術館/朱家綺
播出時間:2018/08/07
前往>>央廣華語節目粉絲團 | Facebook
前往>>北安55號微博 | Weibo